什么是翡翠?

一、翡翠的定义与特点

翡翠,是一种宝石级的矿物质。

是以硬玉和钠铬辉石

为主要成分的宝石。

它通常呈现玻璃光泽,

颜色多样,

包括绿色、紫色、红色、白色等。

翡翠的质地细腻,

结构通常比较均匀,

具有独特的玻璃光泽。

它的硬度较高,

为6.5-7,

仅次于钻石,

是一种硬度很高的宝石。

而且翡翠的密度为3.6-3.7,

比一般的宝石和水晶都要大。

总的来说,

翡翠是美丽而珍贵的宝石,

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

翡翠是一种辉石族矿物,主要成分为钠铝硅酸(NaAl[Si2O6]),法国矿物学家德穆尔将其称为硬玉,称其他玉为软玉,一些学者称其为辉石玉。翡翠的硬度为摩氏6.5—7.1度,比重为3.3,主要产于缅甸。

翡翠的颜色有绿、红、紫、黑、黄、白、青及其混色,绿色称为翠,含铬,红色称为翡,含氧化铁,紫色称为紫罗兰。色鲜而重者尤为贵。

有学者认为,中国早在汉代已经使用翡翠,但汉代的翡翠实物尚不能确定。清代宫廷档案中有大量关于滇玉的记载,又多见于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这些记载主要应指翡翠。由档案得知,翡翠进入清代宫廷的时间不晚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而已发现的带有制造年款的翡翠作品最早为乾隆时期的器物。

故宫博物院收藏翡翠作品800多件,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收藏古代翡翠最多的博物馆,藏品主要为清宫遗存,其中帝后玺册20余件,首饰、服饰类作品400多件,其他器物300多件,这些藏品的时代多为清代中、晚期。时代不同,对翠料的选择和作品的种类亦不同。乾隆时期选择玉材的标准大致为材料微透明,有温润感,较多的为蛋清地翠材,作品主要有陈设器、餐具、服饰用品。晚清的翠制品喜使用玻璃地、高翠材料,作品多为首饰。随着人们对艺术品收藏的日益瞩目,翡翠逐渐占据玉石之王的位置。请关注中国玉石网,玉石网恭候您的光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