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必胜客回应后厨问题,以及必胜客 后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记者卧底必胜客后厨曝光食安问题,7月20日,#记者卧底必胜客后厨#冲上热搜,截至当日16时,该话题阅读次数达1.8亿,引发广泛关注。记者卧底必胜客后厨曝光食安问题。
记者卧底必胜客后厨曝光食安问题1必胜客门店被曝食材过期问题后,多地对必胜客门店开展突击检查。7月20日晚,新京报记者从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该局对全市34家必胜客门店开展食品安全隐患排查,其中两家必胜客餐厅因过期食材被立案调查。此外,南京、杭州、金华等地的市场监管部门也在今日对辖区必胜客门店展开抽检。
7月20日上午,新京报刊发调查报道《卧底必胜客后厨:食材过期换签“续命”,烹炸油十天一换检测超标》,报道了北京两家必胜客门店的多种食品安全问题:餐厅管理人员篡改效期标签,食材不按时废弃;员工拆掉外包装,将过期食材“化整为零”;烹炸用油长期不更换,相关指标超标近一倍等。
20日晚,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全国多地市场监督管理局迅速反应,对辖区内的必胜客门店进行突击检查。
记者从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针对新京报7月20日曝光的关于“北京必胜客餐厅食材过期换签,烹炸油十天一换检测超标”事件,该局于7月20日对全市34家必胜客门店开展食品安全隐患排查,重点对门店是否存在篡改食品标签、是否使用过期食品及是否定期更换烹炸用油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检查,并对部分门店煎炸用油进行了抽检。
▲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对辖区内必胜客店铺进行检查。图片源自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方公众号
两家被立案调查的必胜客餐厅,其中一家是无锡钜盛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滨湖分公司,位于无锡市滨湖区万达文化旅游城融创茂,这家餐厅因执法人员在现场发现有在用的过期蛋糕,被立案调查。另一家是上海必胜客有限公司江阴八佰伴南门店,这家餐厅因未及时清理超过保质期的原料,也已立案调查。
除此之外,执法人员还发现一些必胜客餐厅存在未按要求贮存食品,以及操作间卫生较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执法人员均已现场督促落实整改。
除无锡市外,杭州市拱墅区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对辖区内的必胜客西湖文化广场店开展检查,暂未发现有超过有效期的食品。针对有效期标签易撕问题,执法人员建议企业更换不容易撕的标签。
此外,南京市浦口区市场监管局江浦分局和浙江金华市浦江县市场监管局也迅速作出反应,组织对辖区必胜客门店进行现场突击抽检。
记者卧底必胜客后厨曝光食安问题2餐饮食安问题再度冲上风口浪尖。7月20日,必胜客北京两家门店被曝出篡改有效期标签、烹炸用油长期不更换等食安问题,目前已对涉事门店进行闭店调查。近几年来餐饮食安问题频现,例如胖哥俩肉蟹煲把死蟹当作活蟹卖、曼玲粥店店员涮拖把和洗锅共用一水池等,不仅有中小微商家,也不乏大型连锁企业。这背后折射出的是餐饮企业在监管、安全意识等方面的漏洞。
因食安上热搜
7月20日,#记者卧底必胜客后厨#冲上热搜,截至当日16时,该话题阅读次数达1.8亿,引发广泛关注。根据曝光视频,上述涉事门店存在餐厅管理人员篡改有效期标签、食材不按时废弃、烹炸用油长期不更换等食安问题。
对此,必胜客中国针对食安问题作出回应。必胜客中国表示,关于媒体报道的北京必胜客和谐广场店和魏公村店的相关问题,该公司高度重视,已立即对上述两家餐厅进行闭店调查。
对于上述情况,上述门店所对应的区市场监管局进行了检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丰台区市场监管局对北京必胜客和谐广场店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后厨冷冻库中存放有过期法式吐司面包片1袋,另外检查发现其洗消间脏乱、存有大量待清洗的餐具、地面油腻湿滑,食品库房中还存放有非食品和个人衣物等问题。
同时,海淀区市场监管局也对另一涉事门店在线系统进行了检查,查看了废油管理和原材料损耗管理情况,并对食品原材料保质期和相应进销存记录、冷链产品的出入库记录进行了检查。此外,丰台区和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均现场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后厨发现的原料进行了检测。
目前,两家涉事门店均被立案查处。当天,海淀区市场监管局部署对辖区内45家必胜客门店同步进行全覆盖检查,后续将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严格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多品牌踩红线
随着餐饮市场的高速发展,食安问题一度被推向风口浪尖。根据北京消协7月16日发布的名单公示,自今年2月以来,鱼你在一起、田老师红烧肉、味多美、杨国福麻辣烫分别有8家、7家、6家、5家门店存在食安问题。
火炉火、马路边边串串香、华莱士等各有4家门店存在食安问题。另外,好嫂子、巴黎贝甜、沪上阿姨等各有3家门店存在食安问题,茶百道、金手勺、张亮麻辣烫等各有2家门店存在食安问题。
从具体的食安事件和涉事品牌来看,主要包括原材料使用规范、人员管理等方面,涉及品类包括正餐、快餐、饮品等。例如,今年6月,网红粥店三米粥铺和曼玲粥店均被曝出存在食安问题,其中就包括食材隔夜加热使用,店员用煮粥勺直接测试粥品是否熟透、徒手抓青菜、涮拖把和洗锅共用一水池等。
去年11月,吉野家一门店被曝出使用过期食材、旧油添新油继续用、不佩戴手套抓取食材等。时间再向前推,胖哥俩肉蟹煲把死蟹当作活蟹卖;杨国福把新鲜和隔夜食材混放,在洗菜池洗鞋;华莱士工作人员未戴口罩手套制作产品,油烟机清洗剂直接滴进锅内等。
在业内人士看来,食品安全频发与餐饮行业质量内控体系执行不到位有关,虽然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都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但是在管理监督、考核、处罚等方面存在太多纰漏。质量与速度、扩张与员工培训、产业的火爆与食品安全等矛盾已经成为中国餐饮行业的通病,也是制约整个中国餐饮行业进一步升级以及创新的重要问题。
从根源上遏制
餐饮行业食安问题频发意味着企业疏忽了该方面的管理和完善。对于餐饮企业而言,食安是企业的红线,一旦存在食安漏洞,也许品牌的声誉或者发展就毁于一旦,保证食品安全是基本。
在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商研究院院长洪涛看来,餐饮企业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不能有丝毫懈怠,否则将会为企业带来声誉等损失。对于必胜客中国而言,未来还需更加严格监管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对于整个餐饮行业来讲,餐饮企业需要严格遵守有关食品安全的各项规定,并一以贯之。
资深连锁产业专家文志宏指出,对于必胜客中国暴露出的食安问题,一方面,其总部需要仔细调查此次事件,并向消费者进行良好的说明。另一方面,必胜客中国需要对此事进行复盘,思考如何完善整个食品安全体系的管理,避免后续出现类似问题。
文志宏表示,餐饮市场食安问题频出,企业应该对此高度重视,除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外,社会大众与有关部门等也要对此进行监督。同时,餐饮企业需要从理念认知、管理机制、监管手段等方面入手,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来尽可能避免食品黄金安全问题的发生。
记者卧底必胜客后厨曝光食安问题3“食品安全是本公司的.首要任务。”在年报中,百胜中国如此强调。
但日前必胜客门店发生的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可谓将百胜公司的脸打得通红。
入华三十余年,必胜客不断加快扩张步伐,门店数实现从1到2500多家的跨越。可惜,事与愿违,随之而来的,却是品牌业绩增长的停滞、同店销售额的下滑,以及多起食品安全问题等。扩张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让这家刚过“而立之年”的中青年品牌,正陷入深深危机之中。
必胜客食安问题引关注,多地抽查屡现“过期”原料
国内最大的休闲餐厅品牌,却在食安问题上栽了大跟头!
据新京报消息,今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记者应聘进入必胜客北京和谐广场店和魏公村店,发现后厨存在多种食品安全问题,其中包括餐厅管理人员篡改效期标签,食材不按时废弃;员工拆掉外包装,将过期食材“化整为零”;烹炸用油十天一换,相关指标超标近一倍等等。
上述情况一经曝光,便引发网友的高度关注,不少人表示,必胜客这是赚着大家的钱,却让大家“恰烂饭”。此外,还有消费者向蓝鲸财经记者表示:“必胜客一直被我们当作亲子餐厅,周末经常会带着孩子过去,今天才得知他们居然使用过期食材、废弃油,这以后可不敢放心再让孩子吃了!”
舆论持续发酵。7月20日午间,针对上述门店食品安全问题,必胜客中国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声明进行回应,称公司高度重视,已立即对上述两家餐厅进行闭店调查。不过,这一回应被网友认为,不具诚意。
公司调查结果究竟多久能出?我们暂且未知。不过,早在此之前,北京市海淀区和丰台区市场监管局便已先行一步,对涉事餐饮单位现场开展了执法检查,随后,两家门店均已被依法立案查处。
而除此之外,据新京报报道,全国多地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已迅速反应,对辖区内的必胜客门店进行了突击检查,其中,无锡市内同样有两家门店因使用过期食材被立案调黄金查。
对此,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向蓝鲸财经记者表示,必胜客此次事件并非偶然,作为餐饮连锁品牌,门店出现食安问题一定有它的必然性,对于必胜客来说,这反映出其质量内控体系已出现了较大的纰漏,同时,公司在员工整个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等方面的培训和管理上,应该有所缺失。
关于门店供货情况及考核要求,在蓝鲸财经记者采访中,据必胜客北京某门店店长透露,总部一个星期会发两到三次货给门店,然后门店缺货可以再去订货系统提交反馈。另外,考核这块主要会看营业额和顾客满意度两大块,同时成本控制也是一部分。
直营店犯错,激进扩张策略或难辞其咎
值得注意的是,过往经验来看,连锁品牌食安问题频出的情况,多是存在于加盟门店中。且在2021年年报中,百胜中国也曾提及,由于必胜客加盟店的运营规模,可能导致品牌面临食品安全风险。
但本次,加盟不背这口“锅”。据悉,上述涉事门店,均为必胜客品牌直营店,且其中一家门店距离上一次使用过期食材被罚还不足4个月。由此,即便在总部直接管辖的区域,必胜客仍然多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屡教不改。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情况的出现,或还与必胜客的激进扩张策略有关。
据了解,必胜客成立于1958年,隶属于百胜集团,与肯德基为兄弟关系。1990年,该品牌在北京开设第一家餐厅,在彼时的国内市场,必胜客可谓独步天下。
此后,必胜客逐步加快扩张步伐。自国内首店成立以来,先是用了20年时间,将门店数由1扩至500,随后用了3年,又将原有门店数翻了一倍,增至1000家。不过,国信证券指出,在门店数量达到1000家后,必胜客开始面临门店扩张与同店效率的平衡问题,同店增长转负,门店增速却在5~10%之间。
即便如此,必胜客并未停止扩张步伐,甚至疫情期间,该品牌仍以年超百家的节奏逆势拓店。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必胜客已在全国6黄金00多个城市拥有超过2500家休闲餐厅,数量是国内与其最接近的西式休闲餐饮竞争对手的6倍。在此背景下,品牌直营门店比例接近95%。
不过,上述扩张收益却令人心寒。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必胜客营收由20.93亿美元变为21.09亿美元,基本持平。可以说,几百家门店的扩张,甚至没能为品牌带来收入的增长。
此外,2022年一季度,必胜客的同店销售额同比下滑5%,餐厅利润率下滑4.6个百分点至10.7%。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披萨领域追赶者众多,竞争愈加激烈,必胜客优势并不算突出,加之后续受到疫情影响,国内餐饮大多停滞,在此情况下,品牌抄底扩张,成效有限。
至此,扩张策略带来的负面效应正日益凸显。“门店数量的增长日渐加重公司的经营及管理负担,例如需要更多的收入和利润去维系发展、需要更多的员工去补足岗位,而随之带来的,便有着上述食安问题。”业内人士如是说。
事实上,从2021年年报中可以看出,必胜客所属的百胜中国仍然对旗下品牌的扩张有着不小的野心,“我们认为我们的餐厅门店数目有潜力在日后发展至20000家或以上,目前我们正在追踪1100多个尚无肯德基或必胜客餐厅覆盖的城市。”
而对于已在食品安全方面满目疮痍的必胜客来说,继续扩张之下,如何避免再出问题呢?朱丹蓬认为:“首先,国家还需加强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处罚力度和速度。此外,对于企业来说,要把食品安全做好,除了完善质量内控体系外,还要将食品安全作为权重最大的考核指标,去要求、规范店长行为,这样才能降低食品安全隐患。”
必胜客的后厨被曝光食材过期,靠换标签续命,这个品牌也一定会凉凉,记者深入去到必胜客的后厨进行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就发现必胜客的后厨员工们在使用食用油的时候一般都是间隔10天左右才换一次油。当一些消费者在看到这样环境的必胜客时,都表示之后绝对不会再去必胜客了,对必胜客品牌也会起到很大的影响。对于必胜客后厨出现食材过期,用换标签的方式去进行篡改食品的日期显然是违法的事情。
生活中很多年轻人在带着孩子一起的时候,孩子们都特别的喜欢吃必胜客,不管是必胜客还是肯德基,像这样的一线大品牌都深受年轻人们的信赖。年轻人会觉得这样的一线品牌当中,食品卫生安全一定会有更好的保障,但是在通过此次的曝光以后,才会让更多的人相信原来所谓的必胜客,肯德基里面也一定会出现食品卫生安全问题。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一直是消费者们比较关注的事情,但是对于商家而言,也只不过是一个噱头而已。
面对过了期的食材就应该直接扔掉,而不是再一次的重新摆盘出现在消费者的面前。一旦被消费者发现了食品卫生出现了问题,那么不管这个品牌怎么努力,都很难再次获得消费者的信赖。而必胜客的官方对此件事也做出了回应,声称对涉事的两家门店已经进行了停顿整理,一定会让大家吃到放心满意的必胜客。
如果站在必胜客门店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必胜客当中会容易出现食材浪费的情况。有很多商家就是为了减少食材浪费,从而不得不选择把过期的食材进行多次的循环利用。认为即使是过期了的东西,只要没有变质,依旧可以吃。但是却没有出于消费者的健康安全着想,一旦有人员吃坏了,那么也将会承担相应的责任。
食品安全是民生大事不容糊弄。
必胜客作为食品行业,从事的是入口之物,食材过期不销毁,反而通过更换标签方式,企图蒙混过关,这是拿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做赌注,严重侵犯消费者权力,需要有关部门针对该情况对必胜客作出处罚,让消费者能够放心安心。除此之外必胜客如此行为曝光后,其生意与信誉会大打折扣,未来在中国的市场也会有一定缩水,毕竟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一点小事都可能人尽皆知,更何况是如此的严重之事。
另外我国还需要加大对食品处罚力度,这次涉事的必胜客分店在2022年3月刚刚因为过期问题,被市场监督部门处罚,可没有过一段时间就继续故态复苏,甚至还有员工表示之前刚查完,这几天肯定不会再查,在侥幸心态下继续使用过期原材料,如此顶风作案的底气,无非就是觉得处罚并不严重,没有让他们伤筋动骨,即便不幸被抓也就是罚点钱,比起过期食品报废的损失,这点罚款他们不上心罢了。
也希望这次曝光后,该企业销量下滑情况,能够引起上层领导重视,在压缩成本基础上,也要保证食品安全,不能为了控制食品损耗,就将过期食品重复利。要知道一个企业的口碑与形象树立起来不容易,但是颠覆就只要一瞬间,不要等到大厦将倾,才悔悟。及时改变企业经营理念,重视消费者者权力,才是企业长期生存的有效方法。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长出利牙,对这样的事情进行深究,让企业能够一次就得到足够的教训,让他们知道违法行为需要承受的代价要比正常耗损多得多,利益驱使下,他们自然会选择依法守法。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