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音乐记谱法有哪些_嘉艺流行音乐_流行音乐歌词大全

  古筝曲谱原创 李如春博士   五线谱的线和间(两线中间)上都可以写音符,不够用时可以加线。如高音谱表的下加一线的音就是中央c,小字一组的c1;下加一间上就是d1,一线上就是e1……一开始顺着数就行,这个位珠宝置与音名的对应关系是固定的,因此很快就能掌握,学习起来相对简单。   节奏则用不同的符头与符尾、附点、延音线等来记录,符尾可以根据节拍组合或者音珠宝乐需要连起来。   2、简谱   简谱用阿拉伯数字为基础表示音高,用减时线、增时线、附点、延音线等表示节奏,辅以文字记录其它音乐信息,也是比较方便好用的记谱法,且不需要特殊的纸。   但简谱用的是首调体系,记载器乐作品用于视奏时较为困难。另外简谱记多声部音乐作品时候看着容易眼晕。   简谱中当1=C时,1234567七个数字对应的音名(实际音高)是CDEFGAB。   下例1=F,1234567七个数字对应的音名是F G A bB C D E。   3、六线谱   六线谱是一种吉他专用谱,是一种手法谱,谱面上只能看到手指按在几弦几品,用哪个手指演奏以及节奏信息等,对于演奏吉他十分方便,直观简洁,一看就会,看了就能演奏。   但六线谱的谱面上没有音高信息,对于理解音乐来说十分不便。它与五线谱或简谱结合还是不错的选择。   如下面的六线谱与简谱以及方格吉他和弦图结合,既可以拿来就能演奏,也能理解音乐的意义。   工尺谱是中国传统记谱法之一,大概起源于唐朝时期,后传至日本、越南、朝鲜等汉字文化圈地区,属于文字谱,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记谱方式。   工尺谱用工、尺等字记写音高信息,用 “丶”或 “×、-”或“□、○、●、△”等作为节拍符号,也就是板眼符号。   工尺谱的记写格式,通常用竖行从右至左记写,板眼符号记在工尺字的右边。每句的末尾用空位表示。   工尺谱是首调体系,“上尺工凡六五乙”七个汉字的音高关系与简谱的1 2 3 4 5 6 7大致相同,工凡、乙(亻上)之间为半音,其他相邻两音之间为全音。   下面这个是工尺谱的大清国“国歌”《巩金瓯》,“国歌”由著名思想家严复作词,皇室成员傅侗编曲,曲谱是清朝的传统音乐。康熙、乾隆登基时曾经采用此乐。   工尺谱也有自身优势,如南管旋律的音有主辅关系,琵琶是骨干音,箫演珠宝奏辅助关系的润腔旋律。润腔旋律用琵琶指法的相对关系作为贯晢(连、停)依据灵活发挥。若只译琵琶谱,箫法则消失;若连润腔旋律都译,就会只有一种标准,琵琶指法变了,箫法没了,其结果是南管乐变成了一般华乐。   5、减字谱   唐末琴家曹柔创立了古琴文字谱,减字谱由文字谱减化而来。   减字谱是古琴用的指示指位与左、右手演奏技法的记谱法。因它将文字谱的指法、术语削减,取其较具特点的部分组合而成,故名“减字谱”。减字谱是类似吉他六线谱的乐器手法谱。   如减字谱记录“四指八法”,大拇指的乇(托字的简化,后同)、尸(劈),食指的木(抹珠宝)、乚(挑珠宝),中指的勹(勾)、剔(易),无名指的丁(打)、倽(摘)。   左手指法,主要有倶(吟)、犭(猱)、卜(绰)、氵(注)、上、下、佳佁(进复)、艮佁(退复)、弁(分开)等等。   中国传统的记谱法除了工尺谱、减字谱外还有燕乐半字谱、弦索谱、管色谱、俗字谱、律吕字谱、方格谱、雅乐谱、央移谱、查巴谱、锣鼓经等。   不同记谱法有各自适用的范围,虽然每一种都有一些问题,但世界上还没有一种没有问题的记谱方式。   如今这些记谱法基本可以满足音乐创作、分析、演奏与欣赏的需要。实在不能满足需求还可以在这些记谱法的基础上改进。   如克拉姆用五线谱比较好地记录现代音乐。下面是他的《大宇宙》部分乐谱,喜欢的朋友可以听听。   Makrokosmos Ii (1973)   李如春博士   胡胡腔曲谱
黄金 黄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