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第六句_嘉艺流行音乐_流行音乐歌词大全

  佛教音乐大悲咒的意思(第十八段)   6、【摩诃迦卢尼迦耶mó hē jiā lú ní jiā yē】观世音菩萨现马鸣菩萨相:马鸣菩萨梵文叫“瘁愀最栀漀猀愀菩萨”,是古印度中天竺国人,禅宗尊为天竺第十二代祖师,他在钦定传法弟子时传有法偈一首:“隐显即本法,明暗元不二。今付悟了法,非取亦非离。”这隐与显、明与暗、非取非离,是从相对中找出绝对真理,这个绝对真理就是不二法,不二法就是禅宗的法脉,马鸣菩萨承先启后,传承的就是这不二之禅宗法脉。   马鸣菩萨与迦腻色迦王同时代,出身婆罗门家族,是位佛教诗人和哲学家。一生博学多闻,机巧善辩,曾与印度长老胁尊者对论,长老深受折服,于是皈投尊者座下,为其弟子。出家后的马鸣,深研佛法,博通三藏,到处弘法化众,极受国王器重。此外,他也感化了月氏国王迦腻色迦,带领臣民皈依佛法。   马鸣菩萨名号的得来颇为传奇,说的是当黄金时的强国之君“迦腻色迦王”带兵入侵中印度摩竭陀国,用武力威逼,要求摩竭陀国敬供三亿黄金作为撤兵条件,并扬言如果没有钱,可以改用佛钵及马鸣相抵。可见那个时期的马鸣,已是人中龙凤,名声大振,引起了爱好佛学的强国之王的重视。   摩竭陀国,国力不济,只好割爱求和,于是迦腻色迦王获得了这两项稀世宝物,欢喜不已,但群臣却都表示不满,而议论纷纷。迦腻色迦王为了使大众能了解马鸣的辩才与智慧,让人们心服口服地接受马鸣的引导,体悟佛理。于是就就召集了国内所有的沙门外道,礼请马鸣升座说法,会中同时有七匹已经饿了六天的马随众听法。   奇怪的是,马鸣说法后,大众皆心开意解,闻法悟道,非常欢喜,连这些饿马都感动得十分兴奋地嘶鸣,于是臣民们心生感佩,景仰马鸣的高德懿行。由于群马受到感化的奇迹异象,因此世人就尊称他为“马鸣菩萨”。   马鸣菩萨是位佛教诗人和哲学家,《佛所行赞》是他最重要的梵文诗歌作品。他可以说是古典时期梵语文学的先驱,开创了优美文学的先河,在梵语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篇章。对后世影响更大的是他的作品,他以诗作教化世人,感人至深。两部黄金较重要的诗歌作品一部是:将佛陀的一生用梵语写成叙事诗的《佛所行赞》;另一部是记述佛陀的异母兄弟难陀的叙事诗《孙陀罗难陀诗》。   在以阿毘达磨繁琐论辩为胜的部派佛教时代中,佛法很不容易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去;直到大乘时代马鸣菩萨的出现,将深奥的佛理融入音乐、戏曲、诗歌等文艺方式的作品中,不但受到一般庶民的欢迎,而且也收到了通俗教化的功效。   马鸣菩萨所有的作品中,以《佛所行赞》为其代表作,这是以五言偈颂来赞述佛陀从诞生到八分舍利的一生事迹。由于文辞优美,技巧高明,风格鲜活,在梵文文学史上,诸佛传文学无出其右者,曾广泛流传于古印度。   马鸣菩萨的作品现存有梵本十七章,西藏译本及汉译本五卷二十八品。另有日本人寺本婉雅的日译本、德国人韦勒的德译本、英国人喀畏尔、比尔等人的英译本刊行。可见其影响之广,与受喜爱的程度,在国际上,都是极负盛名的。   马鸣菩萨的另一著名代表作为《大乘起信论》,是大乘佛教的重要论述。全书分因缘分、立义分、解释分、修行信心分、劝修利益分共五部分,把大乘如来藏思想和唯识说结合为一;阐明“一心”、“二门”、“三大”的佛教理论和“四信”、“五行”的修持方法。   另外马鸣菩萨还有一部跟《起信论》同等重要的论著《大宗地玄文本论》,近代大德仁山杨文会对这部论著非常推崇,并为此做了注解《大宗地玄文本论略注》。   马鸣菩萨是推动大乘佛法兴起的一代大师,他应佛《悬记》,《悬记》中预言马鸣菩萨当于佛灭度后六百年,生于中印度,天生才智,以佛法摧伏外道,使正法兴隆。   马鸣菩萨本源为大光明佛应世,示现境界为八地菩萨,深通百部大乘经典,造《大乘起信论》,以“一心”及“二门”的主张,总括佛教大纲,一心指的是“众生心”;二门即“心真如门”与”心生灭门。”心真如门与心生灭门各总摄一切法。   佛教真常唯心论系统称宇宙万有之本体为一心,说明众生与佛同具此心。然而此心有觉与不觉之分,故分为二门:觉者称为心真如门、不觉者称为心生灭门。由此一心之本体具有“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等性质,为绝对的无差别相,称为心真如门。由此一心之动相具有“生、灭、增、减”等性质,为相对的差别相,称为心生灭门。   心真如门为宇宙本体之觉性、心生灭门为宇宙现象之不觉性。此关系为一体二面,称为一心二门。此“一心二门”,理则开悟自性、行则破小成大,破邪显正。然二门毕竟不一不二,此不二真理,将大乘佛法从初兴带入全盛,可见马鸣菩萨对禅宗的传承及大乘佛法的弘扬,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一代宗师。   观世音菩萨在本句咒语里现马鸣菩萨相,展示的是以马鸣菩萨为代表的大乘气象,隐喻《大悲咒》就是大乘气象中的一部分,明确地告诉人们,学《大悲咒》,学的就是不一不二的大乘究竟法,最终得到的就是无上菩提果。   本篇咒语中的“摩诃”译为“大”、“迦卢”译为“悲”、“尼迦”译为“心”、“耶”译为“礼”。此句的意思是:敬礼大悲心。为什么要敬礼大悲心呢?因为大悲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佛心、佛心就是佛,敬礼大悲心就是敬礼佛。这是观世音菩萨劝众生认真学习佛法,以大乘菩萨自利利他、自觉觉他的大无畏精神,精进修道,远离一切幻境,远离四相四见,超越自我、超越三界;离究竟苦、得究竟乐!   佛教音乐大悲咒
黄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