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文中:戏窝子里高唱普法剧_嘉艺流行音乐_流行音乐歌词大全

  三句半背景音乐视频   河南省人大代表闫文中在传承传统戏曲的同时,努力做一名老百姓喜欢的普法宣传员   法制日报记者 赵红旗 文/图   1月20日上午,河南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一闭幕,河南省人大代表闫文中就急匆匆地赶往睢县河堤乡丁庄村。   他不是回家,而是参加二夹弦戏曲的演出。他不仅要参加戏曲全场的演出,向群众宣传省两会精神和惠民政策,还要加演一段自编自演的普法戏曲《莫冲动》。   而在参会前的13日上午,他还在睢县白庙乡仲集村演出,眼看着要报到,便直接从演出现场赶赴郑州。   “农村是传统的戏窝子,二夹弦就是俺们当地的流行音乐。春节前后,外出的人开始返乡,他们一回家,就想听戏,俺剧团的演出就多,这也是进行普法宣传的好时机。在表演传统戏曲的同时,通过戏曲方式来普法最接地气,比传统说教更容易让老百姓接受。”1月24日,闫文中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既唱传统戏又演普法剧   一提起“二夹弦”三个字,面色黝黑的闫文中双眼放光,面露笑容。“二夹弦是在清朝光绪年间传入睢县的,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乡村娱乐方式之一。”闫文中笑呵呵地说:“这可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   睢县至今还流传着“不吃不喝不过年,也要省钱去听二夹弦”这句话。   说着说着,闫文中禁不住哼唱道:“撕绫罗、打茶盅,不如二夹弦哼一哼”“二夹弦哼一哼,不穿棉袄能过冬”……   “俺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工作就是走乡串村给老百姓唱戏。”1966年出生的闫文中,现任睢县二夹弦剧团团长,15岁开始跟着父亲学习二夹弦,一唱就是38年。如今,他的徒弟,年纪大的40多岁,年纪小的也快30岁了。   在闫文中看来,农村经济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村民的法治意识还不强,应在听戏消遣时,听一些法治故事,而二夹弦戏曲能让群众喜欢听、听得懂、能记住。   闫文中带领剧团排演的《金镯玉环记》《花厅会》《逼婚记》等优秀传统剧,已在睢县农村广为流传。这些戏曲大多为表现爱情、宣扬++道德、惩恶扬善吊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每逢农村各种集会和活动,闫文中的剧团都要去演出,他们的名气在当地越来越大。   当初,他提议排演普法剧时,也有演员提出质疑:“咱演的这些戏已经成熟了,乡亲们都爱听,普法剧不一定能接受。再说了,还要多花钱多投入。”他回答说:“你没看到吗?有多少邻里之间、亲人之间因为生气打架闹事,有的还因此进了监狱。咱唱戏的知道,从古至今,凡是犯了法的,哪有几个过得好的。咱既要唱传统戏,还要演普法剧。”   为了说服剧团的演员,闫文中自编自演几分钟的《莫生气》,规劝听众遇事要冷静,不能做偏激、冲动之事。因说到村民心眼里,节目深受老百姓喜爱,这给了闫文中极大的鼓舞。   看过普法剧不做违法事儿   闫文中家住睢县后台乡闫庄村,祖祖辈辈在此生活。他熟悉村民们的习性,了解他们的精神需求。   “不能光听传统剧目,还要与时俱进。”闫文中说,剧团新近推出了现代剧《康宁新居》《五嫂贤内助》《母亲》《十九大精神放光芒》等剧目,也很受村民们欢迎。   为繁荣乡亲们的文化生活,闫文中带领全团人员在闫庄村搭建了一个群众大舞台,让热爱戏曲的村民走上舞台,用快板书、三句半、歌曲、戏曲等多种形式表演。   前些年,一起村民因饮酒引发的伤害案,让闫文中陷入沉思。   生活一年比一年好的村民,谁家有了喜事、好事,总爱在一起吃饭聚聚,聊聊天说说话,席间少不了饮酒。有一次,两位村民在饮酒期间因言语不和发生争执,继而发生撕打,双方均受伤。事后,双方互不服气,扬言要给对方点“记性”。幸亏在双方家族德高望重人士调和下,才没有酿成祸端。   “村民们生性质朴,为人仗义,但法治观念不强,很容易冲动闹事。”闫文中说。   在乡领导和乡司法所的支持下,闫文中把发生在村民中的邻里纠纷、赡养、伤害等案件编写成节目,内容通俗,形式灵活,可长可短,村民看了都说“受教育”。闫文中笑着说:“凡是看了俺团的普法剧,没听说再去犯同样的事儿的。这说明,需要大力增强村民们的法治观念。”   睢县地处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人口近百万,民间矛盾纠纷一度高发。睢县县委常委、+++书记赵明说:“全县上下坚持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作为服务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来抓,积极探索普法依法治理的新方法、新方式,充分利用各种法治教育资源,激发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普法宣传,力求在‘点’上求创新,在‘面’上求覆盖,在‘送’上求深入,在‘快’上求效率,在‘治’上求成效,开创了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新局面。”   赵明这段话说到了闫文中的心坎里。闫文中掏出手机对记者说:“俺把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到的这句话专门记到了手机里,和别人聊天时,就掏出来让他们看。”   记者看到,这句话是:“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推进法治宣传教育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家庭。”   “小手拉大手”事半功倍   在闫文中眼里,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外出打工,也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但不少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的孩子不服从管教,有的甚至染上恶习。   让闫文中心痛的是,一个孩子自记事起,只有春节期间才能和父母在一起团聚,其余时间则和爷爷奶奶在一起。上中学后,这个孩子与社会上不法分子走到了一起,最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孩子父母回来后抱头痛哭:“俺在外边受苦受累是为了啥呀?”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不能走上违法路。孩子学法、懂法、守法,就会直接影响到家长。”闫文中说,后台乡有10所学校,他每所学校至少每年去两次,给孩子们表演普法剧,发放普法资料。   记者从睢县司法局了解到,“法律进校园”活动已是全县的常态化活动,与课堂教育、学生遵守校规校纪结合起来,与“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实验课题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闫文中在当地也是家喻户晓的名人,说话有分量,他搞普法宣传,特别是在学生中倡导‘小手拉大手’普法宣传活动,能够真正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赵明说。   “现在的法治氛围越来越浓厚,县城有‘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法治文化宣传一条街’,广播电视上有普法栏目,街头巷尾有普法标语。俺剧团对编排普法剧更有信心了!”闫文中说,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他有信心在传承传统戏曲的同时,做一名老百姓喜欢吊装的普法宣传员。   责任编辑: 朱剑   来源:法制日报   三句半背景音乐
玉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