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琴学研究 | 一篇文章带你了解琴曲3种不同类型的体裁_嘉艺流行音乐_流行音乐歌词大全

  民乐合奏曲欢乐歌曲谱《神奇秘谱》成书于明初洪熙乙巳(1425),是现存最早的琴曲专集。书中所收六十四首琴曲是编者从当时“琴谱数家所载者千有余曲”中精选出来的,其中颇有一些历史上很有影响的名作。由于古代音乐不如其他文物那样便于保存,许多古曲不是失传了,就是面目全非。   所以古琴谱中保存的古曲,被唐人认为“唯弹琴家犹传楚汉旧声”。古曲是总结前人音乐创作经验,探索传统音乐规律所不可缺少的依据。尽管近五百年来,有上百种古谱集中保存了成千首传曲,比较起来,还是以《神奇秘谱》中保存的古代音乐作品史料价值最高。   由于《神奇秘谱》的史料价值甚高,所以1956年影印出版以来,受到国内外有识之士的推重,一些久已绝响的古代名曲陆续从中发掘出来,不少动听的旋律重又吸引着当代听众。嵇康临终前担心绝响的《广陵散》,如今又恢复了它那铿锵的音调。琴坛流行的《梅花三弄》、《高山》、《流水》都能从本书中找到它们的祖先。历代吟咏歌唱的著名题材如:《楚歌》、《昭君怨》、《乌夜啼》等,也都可以从本书找到其早期的音乐实例。   琴曲有三种不同类型的体裁,唐宋时代很强调它们的区别。这些区别也反映在《神奇秘谱》的各个方面,包括:曲目编排、目录、标题以及乐谱尾部。这三类是:调意、调子和操弄。   调意   是一段的小品,一般没有独立的音乐表现,其作用主要是为不同的弦法和调式提供简易的练习曲。有的也对有关作品起配合作用。如《广陵散》前的“开指”,《离骚》前的“楚商意”、“凄凉意”即是。本书共收调意十六首。上卷两料子首保持着早期“开指”的称谓,中卷七首按宫、商、角、徵、羽的顺序,主要分出调式变化。下卷七首多以律吕命名。同样是紧五慢一的弦法,在上卷称“黄钟调”,下卷却称“无射意”。错综纷纭的现象反映出它们是选自不同的版本。   《神奇秘谱》的编者对这些调意似乎并不重视,在序言中的曲目统计和目录中常常把它们漏掉。其实,它们并不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不少作品的尾部写着“入本调泛”,意思是沿用本调意的泛音尾声。所有调意都编排在同类作品之前,料子对它们起着提示和统率作用。在谱尾则标明“意终”,缩写为“繶”。   调子   指三、五段的小型作品,标题上常加有“吟”、“引”等称谓。曲终多标明“喜”即调子终止的缩写。这类作品常源于琴歌,如《招隐》是根据左思的同名诗作谱成的曲调。   《神奇秘谱》中特地把有关歌词刊在一起,以说明两者的关系。调子常是作为序曲,编在有关大型操弄的前面。如:《凌虚吟》与《列子御风》、《泛沧浪》与《潇湘水云》、《飞鸣吟》与《秋鸿》等,从标题上就已经可以看出两者在内容上的配合关系。这种体例源自唐代的陈康士,明代的萧鸾等人曾有意恢复这个传统,至清代已逐渐废弃了。   操弄   包括十段左右的作品,以及超过三十段的《广陵散》、《秋鸿》,在本书占的比重最大,一些成就较高的名作多属此类:由于它们的规模较大,因而力度、速度和音色上有更为复杂而鲜明的对比变化。有的还有调式、调性的变化。所以唐、宋琴家都强调操弄和调子的演奏处理有着不同的要求,如宋代成玉硐指出:“调子要吟猱亲切,下指简静,如人作五言诗”;“若夫操弄,如飘风骤雨”,“首尾相贯”,“如作长韵诗”。   操弄在曲终处有时写着“操终”,缩写为“终”。曲终前还标有“入慢”或“入煞”,有的作品料子还分不同的层次:由“渐慢”到“正慢”,或由“入慢”到“大慢”。这些文字提示演奏者弹到这里需要把速度放慢,以便引向全曲的煞尾;同时也暗示出乐曲的章法结构。   关于章法结构,以《广陵散》最为详尽。全曲分:开指一段、小序三段、大序五段、正声十八段、乱声十段、后序八段。与此类似的还有《小胡笳》,分为:前叙、正声四段、后叙。两曲都料子是编在本书的上卷(《太古神品》),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它们的这种章法结构,可以上溯到唐代以前。   参考文献:许健《评<神奇秘谱>》   民乐合奏昭君曲谱
玉石 玉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