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丨战火硝烟中诞生的《游击队歌》_嘉艺流行音乐_流行音乐歌词大全

  同志们杀敌曲谱图片   “我们都是神++,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85年前,这首轻快激越的抗日战歌,生动描绘了游击队员与敌周旋,伺机消灭敌人的典型形象,展现了我军游击战法的无穷威力。   很快,它传遍了大江南北,年青人唱着它奔向延安,战士们唱着它赶赴战场。而它的创作者是著名音乐家贺绿汀。   贺绿汀(1934年拍摄于上海)   贺绿汀(1903—1999),湖南省邵东县人,中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代表作有《牧童短笛》《游击队歌》《天涯歌女》等。早年曾参加邵阳工农运动和广州暴动,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   1937年,贺绿汀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队到达河南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34岁的贺绿汀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队出发,一路走上抗战前线。在八路军总部驻地山西临汾,贺绿汀亲眼见识了游击战的威力。在八路军昂扬的抗战精神激励下,贺绿汀灵感迸发,他要为游击队员谱写英雄的赞歌。于是,在老乡家的土炕上,就着一盏油灯的微弱光芒,连夜创作了《游击队歌》。   八路军干部动员给贺绿汀带来创作灵感   贺绿汀说,不到八路军部队,《游击队歌》是写不出来的。当时作战条件异常艰苦,子弹稀缺,战场上八路军逐渐形成了“三不打”原则:即瞄不准不打,鬼子离远了不打,看不清目标不打。   《游击队歌》中的第一句“我们都是神++,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生动地描绘出在装备落后、物资匮乏的条件下,八路军战士练黄金就出神奇的杀敌本领。   贺绿汀创作的《游击队歌》原曲稿   在黄金演出路上,贺绿汀随时要躲日军的轰炸,而日本人机枪的哒哒哒声、战场上的拼杀声,都演变成了贺绿汀笔下军鼓的鼓点。而在新成立的八路军炮兵团,贺绿汀惊讶地得知,从陕西出发时还没有炮兵部队,靠着一路缴获日军的枪炮建立起了自己的炮兵团。正是受到这样的启发,歌词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自然涌现。   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队合影   1938年,在山西高庄召开八路军高级将领会议期间,贺绿汀指挥演剧队第一次表演了《游击队歌》。当时演出条件简陋,也找不到伴奏的乐器,一位在场的戏剧家干脆用口哨来伴奏。   贺绿汀手迹   伴着口哨的《游击队歌》唱出了游击队员的心声,也唱进了每个八路军将士的心窝。朱德司令还把歌词工工整整地抄在日记本里,还有部队特意派人赶几十里路来找贺绿汀抄谱子,更有不少队伍请贺绿汀教唱这首歌,还特别强调:“一定要唱会《游击队歌》,我们才出征”。   《游击队歌》很快在黄金华北各敌后根据地传唱开来,并迅速流传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点燃了全国军民捍卫国土、痛击日寇的决心。   ★来源:厦门卫视《两岸秘密档案》栏目   编辑:胡志强   责编:杨青   编审:林敏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如涉侵权联系删除   同志们杀敌曲谱
黄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