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刘超,百度刘超ppt

百度 刘超,百度刘超ppt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百度 刘超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百度刘超ppt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如何评价百度大 ue 总监刘超在 2016 国际体验设计大会的演说实话,如果这个演讲是我在一个二线城市的三流互联网创业营,听到的分享会,我还是会点个赞的。但出现在IXDC上、在国家会议中心讲,投在屏幕上的每个像素我都觉得脸疼。

为了防止自己抖机灵,我认真看了几遍。现在我憋着被尴尬得通红的脸,跟大家聊聊这个演讲有多可怕:

1.主线内容简陋且偏题,完全不考虑受众

我很怀疑刘总监是直接把以前的分享内容直接拿来用了。这个演讲的目标用户,不仅不像是设计师,连互联网从业者都不像。产品、技术、运营,没人不懂他说的浅显的道理,就是用户体验不只是好看、是一个整体。在互联网公司做几年,前台也能明白。

但整场演讲的前半部分就是在强调一件事情:只是好看没用,用户体验现在是海纳百川的。

而后半部分,所有人看到脸都得替他红。他居然出了几个猜角色的小题目,让大家用关键词猜是什么岗位。完全没搞明白这个莫名其妙活跃气氛的互动环节有什么鸟用,显然现场气氛凝固了,下面有人在喊让他下去,他还打招呼说「哎,你说什么啊?」。

猜角色之前他提到过「如果你从事互联网的话」,我估计可能后半部分本来是在校招宣讲会的内容。

2.Low

在演讲开头,他强调说前面的人都说英文,很高大上,自己来点接地气的。万万想不到他的接地气意思就是low。

在猜角色的环节,他的整个话术是这样的:

「(挥手)听一下声音,3000人就不说话了吗?3个人的时候就有反馈啊。」

「这有点难哦。答对了应该送礼物。」

「哎,听见有人说了,说得很对,这是用户研究,非常非常赞。(哄小孩的口气)」

「对,这是商务经理。哇!(挥手)前排同学你好活跃!哈哈哈哈哈(长时间的笑)」

他特别喜欢挥手。这次挥手他说的是:「在座的有很多视觉设计师,举个手吧,让我也看一看。」

这句话的意义何在?

在举用户研究的例子时,他是这么说的:

「如果有个女生说,我们宿舍空调坏了,我今晚不想回宿舍了,这是什么意思?我之前也以为就是啪啪啪、么么哒什么的。」

还有很多朋友提到的那页:

他这时居然是这么说的,我都听愣了:

「很多人看到这就会说,她们是不是因为颜值高才进的我们团队呢?不是的!她们在进我们团队之前呢,长得都可丑了!进来之后呢就被我们传染了。」

讲互联网从业者之前的行业,放四个美女自拍并且开她们的玩笑?这是在想说观众的品味如此吗,还是在证明自己的品味已经无法突破了?

3.口头语特别多,表达方式可怕,观众体验糟糕

演讲刚上来就是一句「我就分享这个如何呢成为一个脱颖而出的这个就是用户体验的这个人才」。

之后也有大量的「这个」「然后」「就是」「哈(一声)」「哈(三声)」「哈(四声)」这样的词,显得好像有点紧张。

这倒还好,可怕的是他讲的故事和段子,透着浓浓的恶趣味,完全搞不明白跟主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我刚工作的时候,我特别讨厌美工这个词儿,于是呢我就跟几个哥们说,这个美工是侮辱咱…我们经理就说,这个其实呢,这个人家说美工呢,是一个好听的词儿,是一个美丽的人呢,在工作。所以我们一听是这个意思啊,我们就去工作了。」

这个段子是说经理聪明呢,还是说设计师们傻?想证明什么?

「互联网+开始加一切,就是跟肉夹馍一样夹一切…」

且不说互联网+概念这么类比是不是合理,就说后半句,哪里的肉夹馍是夹一切的?

「要是一个厨师来问我,我能做UI设计吗?现在我说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对吧,你要是学得很好的话呢,这百度外卖就欢迎死你了。」

这种文案很适合给冯巩老师提供素材写小品。

「一个知名的手机,下面一个评论,说这个手机虽然电池没电很快,虽然也很卡,虽然也很贵,虽然这个手机的屏幕一摔就碎,但是icon画得好啊,所以手机就很好!我一看就是水军。水军还是设计师当的水军。」

通篇都喜欢用这种毫无逻辑和证据的话来证明自己理论的正确。(注:他讥讽锤子,因为他跟锤子的几位设计师不对付,跟老罗也吵过架。子雄多次批评他。这里可以对比下子雄的演讲: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罗子雄@TEDxChongqing)

反观他之后的演讲嘉宾FrancoPap,同样讲设计跟产品驱动的关系,人家的内容是:

格局的巨大差距可见一斑。一个是自己讲讲身边跟同事分享的无聊小段子,一个是讲用户体验的趋势和产品驱动的整个环节。

PR说:为什么阿里巴巴不会出“刘超事件”

刘超:“这张照片大家拍下来,都在朋友圈里发。她们在进入团队之前长得都可丑了,后来天天就被我们团队传染了,然后颜值大大improve。”

对此,百度并未对外发声,据“狼厂”内部同学透露,HR在内网上已就此发帖:HR和职业道德建设部及公关部,对刘超参与外部讲演的不当言论和内外部影响的联合调查,同时指出了刘超的两项违规:

1、未事先向公司报备参会信息

2、其行为、演讲内容、PTT没有告知公司

据说,百度将刘超从管理团队除名,但对外百度仍保持着高冷的沉默。咱今天不对刘超、百度做过多的讨论,跳出事件本身,我们聊聊公司内部规章制度,你真的当它是形式主义、废纸一张吗?遵守公司内部流程、规章制度到底有多重要

乱讲不如不讲:从百度UE总监刘超事件看逻辑表现力

这两天被百度UE总监刘超事件刷屏了,这段时间我正好在学习前麦肯锡顾问高杉尚孝关于逻辑表现力相关知识,所以我重点关注了网上泄出的刘超在国际设计体验大会上PPT的内容。看后我只能说,刘超的PPT简直是没有逻辑表现力的典型——一团乱,不知所云。就算你没有干货却想趁此机会表现一下也可以,但麻烦至少把分享的内容整理得逻辑清晰一点以表达你的诚意。但刘超的PPT既没有干货,又没有逻辑表现力可言,观众根本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加上言语用词又如此低俗,难怪被嘘。刘超的悲剧真是应了这句老话——“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随便来看几张刘超的PPT:

(一)

一个“我”,一只卖萌熊,四个不知道什么关系的词句,你能看出这张PPT要表达什么主题吗?为什么有词句加了冒号,有的却没有,什么跟什么啊!炫耀自己也请让别人知道你是在炫耀自己撒,——至少加上“我的优势”什么的,切忌别让观众乱猜。

(二)

从“图形设计-GUI”这个主题怎么一下子跳到干嘛嘛不行上面去了,思维太跳跃了点吧。

(三)

你说行业变化趋势可以,但请拿出图表或对比图来说明一下啊,摆四个MM照片这里什么意思。

(四)

这张PPT我最直接的感受是:用户研究和一只猪有什么关系?下面的1)2)3)倒是看起来有点逻辑次序的样子,但是内容好像不是那么一回事啊。

因为欠缺逻辑表现力,刘超的分享非常失败——内容和主题不搭,有的甚至连主题都没有,也就是随意罗列几个词句,词句之间也没有任何关联。由于演讲的纲领——PPT都如此毫无章法,导致他的演讲内容更是信马由缰,让人无法听下去。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不妨留意一翡翠下,为什么有的文章读起来如行云流水,清晰明了,读者很容易就能理解作者要表达的内容,而有的文章虽然写了一大堆内容,但读者却是越看越头大,看了几遍也没明白作者要表达什么内容,脑细胞倒是烧死不少。其实说白了,是否具有逻辑表现力就是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源。

在演讲中,要让观众在十几分钟之内理解自己要表达的内容,接受自己的观点,逻辑表现力更是必不可少。刘超就是反面教材,他一是在观众有直观印象的PPT没有逻辑可言,二是他的演讲本身也没有很好的逻辑组织。

在《麦肯锡教给我的写作武器》一书中,高杉尚孝提出逻辑表现力是决定一篇文章能否清晰易懂的基础。具有逻辑表现力的文章,读起来毫不费力,易于理解,而且让人印象深刻。反之,没有逻辑表现力的文章,读起来前言不搭后语,不知所云。因为没有逻辑表达力,纵使作者把他想表达的东西写出来了,但是读者难以理解作者表达的信息,结果就是费了老大的劲,却没有得的好的反馈。由此可见逻辑表现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用高杉尚孝本人的话来讲,“逻辑表现力是所有工作业务的基础,是我们上班族的操作系统(OS)。”

同时,要意识到的一点就是逻辑表现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在后天习得的。《麦肯锡教给我的写作武器》就是一本非常棒的关于写作和表达中逻辑表现力的工具书。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作者高杉尚孝提出的在文章中把握三个变量,就能迅速提高文章的逻辑表现力:

翡翠1、使用主语与谓语关系明确的句型

写作中切记不要让读者思考主语是什么,谓语在哪里。做到这一点就要时刻注意用代词在适当的地方指示给读者,遗漏主语和代词就会给读者带来压力。还要注意主语和谓语不要隔得太远,这会增加读者的思考负担。

例如下面这个主谓不明显的句子:

这个例子中,主语”部长“和谓语”感到满意“中间隔了几十个字,读者看到最后,前面的主语早就忘了。当改成下面的语句后,读者的阅读负担就减轻了不少。

2、连接句子时使用正确的逻辑连接词

一段文字中,要想把表达的内容有条理地组织起来,逻辑连接词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会给读者造成前言不搭后语,一团乱的印象。我们常说”写文章要通顺“。其实“通顺”是具体建立在逻辑连接词上,因为所谓”通顺“就是指每则信息之间的前后关系。刘超的PPT完全没有逻辑连接词,也没有明显的主次顺序,让观众摸不着翡翠头脑,根本不知道他的每张PPT到底讲了什么东西。同样作为对比的是其他跨国公司的PPT,就非常注重PPT中的逻辑关系,使得读者轻易的掌握了他要表达的内容。以微软的PPT为例:

这张PPT里,主题和诠释都较好的呈现给了观众,即主题:Solvingforpattern。那怎么理解Solvingforpattern呢,下面就是诠释:Agoodsolutionsolvesmorethanoneproblem,anditdoesnotmakenewproblems.(出色的解决方案不止解决问题,而且不会引入新问题),注意他用了逻辑连接词and,如果省略and,就会带来理解上的困难。

之所以说这张PPT较好,是因为他没有用良好的风格把主题和诠释区别出来,给读者视觉上带来不易分辨的麻烦。如果是我来写的话,我会适当拉开主题和诠释的距离,再将主题适度加大加粗,让观众更多的聚焦在主题上。

在《麦肯锡教给我的写作武器》中,作者整理了一套高杉连接词,用以在写作的过程中作参考。

3、使用让人产生印象的具体表现

我们的政府工作文件中会用很多抽象的词句来表达思想,比如”....的多样性“”强化...",“确立...",但在我们具体写作中,这种风格却不可取。因为抽象表现无法给人一种进入具体行动层次的概念。比如说”本公司应该强化人才引进机制”,这样一句话,你知道接下来每个人需要怎么操作吗?——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种指示其实很空泛。“人才引进机制”具体来说到底指的是什么?“强化”怎么操作?读后让人一头雾水。

这一点和著名作家ChuckPalahniuk(《搏击俱乐部》作者)的建议不谋而和,Chuck建议写作新手们:从现在开始,在接下来最少半年内,你不可以使用“思想动词”。

思想动词包括:想,知道,理解,意识到,相信,想要,记住,想象,渴望等等等等你喜欢用的动词。

思想动词还包括:爱和恨。还有些无趣的动词,比如“是”和“有”,也要尽量避免。这里节选一例作为对比:

-李雷想知道韩梅梅是否愿意晚上和他出去约会。(不要写这样的句子)

你必须写这样的句子:

-这是一个早上,李雷错过了昨晚的最后一班列车,所以只能支付了高昂的打车钱回家。回家后他发现韩梅梅在装睡,因为韩梅梅从来不曾睡得这么安静过。以往,韩梅梅只会把自己的那杯咖啡放进微波炉里加热,这一天,两个人的咖啡都加热好了。

也就是说你的角色不可以“知道”事情,你必须把细节展现给读者看,让读者自己“知道”到这些事情。你的角色不可以“想要”一件东西,你必须把这件东西描述给读者听,让读者自己“想要”这件东西。

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如果不注意用逻辑表现力将我们要表达的内容武装起来,那充其量也就像是一个市井大妈在侃大山,没边没谱,说完就过了。与其这样乱讲不如不讲,不然落得个刘超一样的悲剧真是不好受。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玉石 玉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